在数字化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可视化正逐渐成为人们理解复杂信息的重要工具。今天,小鲸鱼将带大家一起了解如何从零开始制作一个三维地图可视化项目。如果喜欢观看视频教程,也可以点击链接进行查看:从 0 到 1 制作 3D 地图项目。
3D 地图项目旨在通过三维模型和可视化技术,将地理信息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本案例以智慧城市为主题,通过 3D 地图立体呈现城市结构,借助可视化图表清晰展示复杂数据。
那么想要制作这样一个项目,通常需要经过以下五个关键步骤:
1. UI 实施:借助设计稿搭建用户界面框架,为后续内容展示奠定基础。
2. 地图模型制作:构建三维地图的基础模型,包括地形、建筑等元素。
3. 三维场景美化:为地图模型添加光影、材质等效果,提升视觉体验。
4. 标记点制作:在地图上标注关键信息点,方便用户查看。
5. 交互实施:实现用户与地图的互动功能,如点击、缩放等。
UI 实施是项目的第一步。在开始制作前,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设计稿,可借助 PS 等专业软件进行制作,这张设计稿将作为我们整个制作过程的参考图。同时,还需要收集各类地图数据,包括建筑数据、路网数据、周边地图 / 主城区边界线以及卫星数据等。
准备好这些后,打开山海鲸可视化软件创建项目。接下来,我们将制作标题、菜单、按钮等二维组件部分。这些组件不仅是用户操作的入口,也是整个项目风格的重要体现。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让用户能够轻松上手,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地图模型制作是整个项目的核心环节之一。首先,需要对收集到的地图数据进行处理,使其符合三维建模的要求。然后,我们将使用 QGIS 和 Blender 软件来生成3D 地图模型和3D 面积图模型。
分别在这两款软件中导入处理好的数据,通过一系列的建模操作,将二维的数据转化为逼真的三维模型。这一步需要一定的建模技巧和耐心,通过不断调整参数和细节,让地图模型更加真实、生动。
当地图模型制作完成后,需要将其以山海鲸支持的 gltf 格式进行导出。在导出时,务必注意勾选“可见物体”、“应用修改器”选项,并且在导出扩展中勾选山海鲸插件,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模型导入山海鲸后出现材质丢失等问题。
导出模型后,回到山海鲸可视化中打开之前创建的项目,导入制作完成的模型文件。然后,进入鲸孪生模块进行场景美化。在这里,我们可以对相机视角进行调整,设置天空的颜色和效果,添加太阳光和阴影,优化地图材质等。通过这些操作,让整个三维场景更加逼真、美观,提升用户的沉浸感。
标记点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和识别重要信息。在山海鲸可视化的组件库标绘栏中,我们可以添加免费标记组件。添加后,需要在数据设置中将坐标类型更改为空间坐标,然后将Excel 文件中的坐标数据绑定到数据字段中,这样就可以生成标记点了。生成标记点后,还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对其样式进行修改,如颜色、大小、形状等,使其更加醒目和符合整体风格,最后设置标记面板。
交互是大屏制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用户与地图之间的互动体验。在本项目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交互设置:
1. 区域标记组和区域菜单的选中传递设置:当用户点击区域标记组中的某个标记时,相应的区域菜单能够同步显示相关信息。
2. 主城区按钮和区域菜单的切换交互设置:点击主城区按钮,可以快速切换到对应的区域菜单,方便用户查看不同区域的详细信息。
3. 3D 面积图和主城区按钮、区域菜单的切换交互设置:通过操作主城区按钮和区域菜单,能够同步切换 3D 面积图的显示内容,实现数据与地图的联动展示。
由于交互设置较为复杂且内容较多,这里仅为大家简单介绍,具体操作可查看相应的视频教程。
当项目制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整体的检查优化。这包括对 3D 柱状图与 3D 热力图的动画制作,使其在展示数据变化时更加生动直观;对项目的初始状态进行设置,确保用户打开项目时能够看到最合适的视角和信息;对交互效果进行调整,保证用户操作的流畅性和准确性。通过这些检查优化工作,让整个项目更加完善,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